人民網(wǎng)
人民網(wǎng)>>廣東頻道

看穿越千年的“蘇哈爾”號如何見證中阿友誼

初梓瑞 王雅蝶 樸馨語 周睿
2022年12月09日18:50 | 來源:人民網(wǎng)-廣東頻道
小字號

圖為陳列于廣州博物館的“蘇哈爾”號船模與珠江碼頭木樁。王雅蝶 攝

一艘船,要經(jīng)受多少考驗,要經(jīng)過多少時光,才能稱得上“友誼之船”?一千多年前,“蘇哈爾”號自阿曼蘇丹國(以下簡稱“阿曼”)破浪而來,歷時二百多天,經(jīng)印度、斯里蘭卡、蘇門答臘,出馬六甲海峽經(jīng)南中國海駛抵廣州。日前,記者從越秀山山腳出發(fā),拾級而上,重走阿曼仿古木船“蘇哈爾”號海洋科考團之路,前往廣州博物館尋求答案。

步入館內(nèi)3樓展廳,“蘇哈爾”號船模與珠江碼頭木樁相映,剎那間,耳畔似乎傳來一陣陣海浪聲、船員們的劈波斬浪聲,訴說著千年間中國與阿曼海上貿(mào)易往來的動人故事。

圖為廣州博物館主館址鎮(zhèn)海樓,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三年(1380年)。王雅蝶?攝

阿曼是阿拉伯半島最古老的國家之一,也是造船和海上貿(mào)易中心之一。公元7世紀至13世紀,中國與阿曼的交往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代表之一。據(jù)廣州博物館副館長朱曉秋介紹,在公元8世紀中葉,由阿曼航海家歐貝德率領(lǐng)的“蘇哈爾”號雙桅三帆木船從該國首都出發(fā),僅憑風力在海上航行近萬公里,歷時七個半月后抵達中國廣州,開啟阿拉伯帝國和大唐王朝之間的海上貿(mào)易航道。“蘇哈爾”號木船為中國帶來亞麻、毛毯、金屬制品、阿曼特產(chǎn)乳香,又將中國的絲綢、陶瓷、樟腦、麝香、食用香料滿載而歸,自此兩國往來更加緊密。

“蘇哈爾”號船屬于縫合木船,是波斯灣地區(qū)的一種古老、原始的船只種類,韌性較好。王雅蝶?攝

為實地體驗古代阿拉伯航海家航行的艱辛,切身體會阿拉伯民間故事集《一千零一夜》海上冒險家辛巴達探險的真實程度,增進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人民的友誼,1980年11月,阿曼船長塞弗林駕駛仿古木船“蘇哈爾”號,沿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航線駛向中國,開展海洋科學考察活動,歷時216天,于1981年7月1日抵達廣州。

位于廣州市海珠區(qū)洲頭咀公園的“蘇哈爾”號帆船紀念碑,采用中文、阿拉伯語記錄。樸馨語 攝

中阿兩國友好往來事跡吸引游客駐足閱讀。樸馨語?攝

“阿曼‘蘇哈爾’號科考團抵達后,廣州人民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,迎接貴客到來。期間,船員們前往廣州、佛山等地參觀交流,加深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的認識,重溫兩國友好往來的一點一滴。1995年,阿曼民族遺產(chǎn)與文化部在我國文化部協(xié)助下,在廣州市海珠區(qū)洲頭咀公園樹立紀念碑,再現(xiàn)‘蘇哈爾’號雙桅三帆木船的航行圖,永志兩國友好?!睆V州博物館館員鄧穎瑜說。

據(jù)介紹,1991年7月14日,在仿古木船“蘇哈爾”號前往中國開展海洋科考活動十周年之際,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“海上絲綢之路”考察團來到廣州博物館參觀,阿曼民族遺產(chǎn)與文化部將作為中國和阿曼友誼象征的“蘇哈爾”號船模贈予廣州博物館。如今,廣州博物館陳列的文物還有瓷器、胡人俑、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墓碑等,都是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友好往來的鮮明例證。

阿曼民族遺產(chǎn)與文化部將作為中國和阿曼友誼象征的“蘇哈爾”號船模贈予廣州博物館。廣州博物館供圖

圖為北宋時期廣州西村皇帝崗出土的西村窯器殘片。王雅蝶 攝

圖為唐朝時期長沙窯釉下褐斑模印貼花對鳥紋瓷壺。王雅蝶?攝

唐代有大批胡人經(jīng)海路或陸路進入中國境內(nèi),從事商業(yè)、宗教和藝術(shù)活動等。圖為黃釉胡人俑。王雅蝶 攝

阿拉伯人蒲氏家族自宋朝入華定居以來,不僅改用漢姓,其后世更經(jīng)科舉晉升仕途。圖為蒲氏家族墓碑。王雅蝶 攝

7世紀下半葉,隨著阿拉伯人、波斯人來廣州經(jīng)商,伊斯蘭教由海道傳入中國。圖為唐代時期珊瑚石阿拉伯墓碑。廣東省博物館供圖

(責編:王雅蝶、涂勝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
丘北县| 伊金霍洛旗| 庄浪县| 昆明市| 镇宁| 雷山县| 琼海市| 汶上县| 洛川县| 新竹县| 汪清县| 苍南县| 砀山县| 乌什县| 望都县| 房产| 醴陵市| 启东市| 宣武区| 应城市| 鹿泉市| 连城县| 嘉禾县| 陵水| 九龙县| 安龙县| 汉源县| 湘潭县| 萝北县| 旌德县| 保亭| 博客| 卢龙县| 乃东县| 新蔡县| 大关县| 高陵县| 永泰县| 乌鲁木齐市| 馆陶县|